附件2
批准立项年份 |
|
通过验收年份 |
|
2017年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报告
(2017年1月——2017年12月)
实验室名称: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丰收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梁琨/010-62208250
E-mail地址:lk@bnu.edu.cn
依托单位名称:北京师范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戴杰/010-58807921
2018年3月15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于次年3月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
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
研究方向1 |
离子束技术及应用 |
|||||||||
研究方向2 |
X射线调控技术及应用 |
||||||||||
研究方向3 |
材料表面改性及服役安全 |
||||||||||
研究方向4 |
辐射技术、辐射探测及应用 |
||||||||||
研究方向5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若干前沿问题 |
||||||||||
实验室 主任 |
姓名 |
张丰收 |
研究方向 |
核物理与核技术 |
|||||||
出生日期 |
1966年6月20日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04年 |
||||||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
姓名 |
薛文斌 |
研究方向 |
核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
|||||||
出生日期 |
1968年11月23日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1994年 |
||||||
学术 委员会主任 |
姓名 |
欧阳晓平 |
研究方向 |
核科学与技术 |
|||||||
出生日期 |
1961年1月24日 |
职称 |
院士 |
任职时间 |
2017年 |
||||||
研究水平与贡献 |
论文与专著 |
发表论文 |
SCI |
28篇 |
EI |
2篇 |
|||||
科技专著 |
国内出版 |
0部 |
国外出版 |
0部 |
|||||||
奖励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0项 |
二等奖 |
0项 |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0项 |
二等奖 |
0项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0项 |
二等奖 |
0项 |
|||||||
省、部级科技奖励 |
一等奖 |
0项 |
二等奖 |
0项 |
|||||||
项目到账 总经费 |
763.7万元 |
纵向经费 |
485.21万元 |
横向经费 |
278.49万元 |
||||||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
发明专利 |
申请数 |
20项 |
授权数 |
12项 |
||||||
成果转化 |
转化数 |
0项 |
转化总经费 |
0万元 |
|||||||
标准与规范 |
国家标准 |
0项 |
行业/地方标准 |
0项 |
|||||||
研究队伍建设 |
科技人才 |
实验室固定人员 |
46人 |
实验室流动人员 |
2人 |
||||||
院士 |
1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2人 |
||||||||
长江学者 |
特聘0人 讲座0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0人 |
||||||||
青年长江 |
0人 |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
22人 |
||||||||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
0个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0个 |
||||||||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
姓名 |
任职机构或组织 |
职务 |
||||||||
程 伟 |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s |
编委 |
|||||||||
郭新恒 |
现代物理 (国际中文期刊) |
编委 |
|||||||||
程国安 |
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 |
编委 |
|||||||||
张丰收 |
Heliyon |
Editorial Board |
|||||||||
张丰收 |
The Open Nuclear & Particle Physics Journal |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
|||||||||
张丰收 |
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国际核与粒子天体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校委员会 |
委员 |
|||||||||
访问学者 |
国内 |
0人 |
国外 |
0人 |
|||||||
博士后 |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
1人 |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
0人 |
|||||||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
学科1 |
核科学与技术 |
学科2 |
物理学 |
学科3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研究生培养 |
在读博士生 |
48人 |
在读硕士生 |
73人 |
|||||||
承担本科课程 |
1015学时 |
承担研究生课程 |
1782学时 |
||||||||
大专院校教材 |
0部 |
|
|
||||||||
开放与 运行管理 |
承办学术会议 |
国际 |
1次 |
国内 (含港澳台) |
1次 |
||||||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
0项 |
||||||||||
实验室面积 |
5000 M2 |
实验室网址 |
http://btmm.bnu.edu.cn/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
(直属高校不填)万元 |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
1000万元 |
||||||||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实验室建设目的与意义:面向国家、行业及北京市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以射线束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开展离子束、X光等相关的原创性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核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发展,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射线束技术科学研究基地、原始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1. 离子束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 本年度基于离子束技术开展了:a)柔性覆铜板制备研究,通过反复试验已能小批量制备超薄的聚酰亚胺基覆铜板,中试设备已开始着手研制,该相关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该技术的研制能大幅的降低柔性覆铜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制备超薄、超轻的覆铜板,对电子线路的轻型化、微型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b)军用战斗机叶盘抗砂防腐一体化研究,通过离子束表面处理,叶盘抗沙尘冲蚀能力已大幅度提升,提高倍数5-20倍,能够满足在5级沙尘下服役的要求,现相关叶盘离子束表面处理设备已设计完成,处理设备正在加工阶段,该设备的研制能够弥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2017年度,承担横向研发项目1项,共计发表文章7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2. X射线调控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 2017年度,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纵向项目和其他众多横向项目的支持下,实验室创新了高通量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的研制工艺,研制出面型误差小于20微弧度的毛细管X射线聚焦镜,打破美国在相关领域垄断地位;积极参入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研制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成功应用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北京同步辐射光源,改进和提高了有关线站的性能;创新研发了基于毛细管X射线透镜和实验室普通光源的高通量X射线谱仪;创新研制用于深空探测的毛细管X射线成像器件。实验室正在研发的组合切片式方形X射线调控器件结合毛细管和多通道板的特点,能够同时实现聚焦和成像功能,预期在天文X射线探测,大视野医学成像等方面应用;搭建的微型CT成像系统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三维X射线成像,可应用于材料分析、医学研究、过程分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主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完成了对不同材料遮挡下隐匿物体探测。成功开发大腔体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荧光谱仪、台式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荧光谱仪和便携式微束X射线荧光谱仪等三种类型的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荧光谱仪,属国内首创,为国内开展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在环境、地学、生物、材料等自然科学领域和工业应用方面提供极大的便利。共计发表文章6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3.材料表面改性及服役安全研究方向 研究Zr-1Nb,Zr-Sn-Nb合金、纯钛及Ti-39Nb-6Zr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和膜层组织结构分析,完善高温电化学测试平台,初步研究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前后这些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原位电化学腐蚀行为。另外,提出利用液相微弧放电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初步掌握降解工艺。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在GIC4117串列加速器原有离子激发发光(IBIL)分析靶室基础上,安装了可实现80-900 K温度范围内精确控温的冷热样品台,国内首次实现高低温条件下IBIL光谱的测量。利用2MeV H+ 束在不同温度下轰击氟化锂样品, 获得的IBIL光谱中可明显观察到温度对不同发光中心发光效果的影响,发表论文4篇。 系统开展材料介电室温开关特性、纳米结构图形自组装的离子束调控及碳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能研究。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4. 辐射技术、辐射探测及应用研究方向 X光学实验室搭建了CT成像系统实验平台,开展了CT成像模拟并对程序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主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完成了对不同材料遮挡下隐匿物探测成像方面的应用。新器件实验室进一步开展单光子半导体探测器研究,具体研究硅光电倍增器(SiPM)的优化设计和制备工艺等科学技术问题,以及SiPM在高能物理、核医学、核辐射探测及成像方面的应用。辐射技术实验室主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辐射引入复合中心的GaAs 三结太阳电池性能衰降分析”研究的年度任务,开展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粒子辐射GaAs太阳电池引起性能衰降少数载流子俘获中心的检测鉴别”课题研究。2017年度,共计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4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2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加国际会议交流9人次。
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方向 利用40Ar轰击187Re反应。通过能量、位置、时间关联鉴别方法,成功鉴别出半衰期仅为 的短寿命缺中子新核素223Np,其 衰变能为9477(44)keV。实验结果否定了Z = 92质子亚满壳的存在,为Z >82的下一个幻数的理论预言提供了实验参考。研究通过不同转移反应体系来产生中子壳N=126附近的新核素。研究了电荷平衡效应、弹核中子数对类靶碎片的截面影响,同时考虑了实验装置SPIRAL2上的束流强度,发现放射性束流更利于产生电荷数比靶核小的丰中子核。研究了入射能量对碎片截面分布的影响。根据136,144Xe+208Pb和132Sn+208Pb反应体系预测了Z=72-77的丰中子核产生截面。利用由136Xe、144Xe束流引起的多核子转移反应,研究了入射道角动量对电荷平衡过程的影响。预测了Z=60-73的新丰中子核的产生截面,并且截面在 b到mb量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Lett B 767 (2017) 437,Phys. Rev. C 95, 054612(2017)和Phys. Rev. C 96, 024606 (2017)。研究低速轻离子(H+,He2+)在介质中的电子阻止本领。发现很好的解释了He2+在CdTe、ZnTe、ZnSe等II-IV族半导体中电子阻止本领的非线性现象,及HfO2、LiF等绝缘体物质电子能损阈值消失现象,成果发表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B 392(2017)51、Physical Review A 95, 052706 (2017)以及Physical Review B 96,094301(2017)。另外,加入了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多核子转移反应合作研究。2017年初在FMA上进行了一轮测量多核子转移产物零度角截面实验,数据处理正在进行中。 |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2017年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29项,到账总经费763.7万万元,其中纵向经费485.21万元,横向经费278.49万元。 2017年新立科研项目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1项子课题,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航晨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学校或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共12项。
|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超重核与丰中子核的产生研究 |
11635003 |
张丰收 |
2017.1.1- 2021.12.31 |
2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 |
原位时空分辨多模式共聚焦X射线表征技术及其在碳基能源催化科学中的应用 |
11675019 |
孙天希 |
2017.1.1- 2020.12.31 |
7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3 |
粒子辐射GaAs太阳电池引起性能衰降的少数载流子俘获中心的检测鉴别 |
11675020 |
王荣 |
2017.1.1- 2020.12.31 |
6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4 |
钢铁表面阴极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新方法探索及类金刚石复合膜生长机理研究 |
51671032 |
薛文斌 |
2017.1.1- 2020.12.31 |
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 |
氧化锌抗辐射特性研究及新型高能辐射探测器研制* |
11675280 |
英敏菊 |
2017.1.1- 2020.12.31 |
2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 |
6 |
TPC装置参数模拟优化及关键问题研究 |
11605009 |
张耀锋 |
2017.1.1- 2019.12.31 |
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7 |
超微焦斑X射线源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
Z171100002017008 |
程国安 |
2017.1- 2018.12 |
300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8 |
反应堆用锆合金微弧氧化膜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原位电化学行为研究 |
2172029 |
薛文斌 |
2017.1- 2019.12 |
20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9 |
缪子集装箱检测中辐射物理分析 |
|
程建平 |
2017.9- |
110 |
横向合作 |
10 |
宽束等离子体磁过滤技术开发 |
|
廖斌 |
2017.9- |
120 |
横向合作 |
11 |
陶瓷空心球研制及宏微观结构的评价 |
|
刘培生 |
2017.9- |
6.5 |
横向合作 |
12 |
毛细管光学器件加工 |
|
孙天希 |
2017.1- |
4.9 |
横向合作 |
13 |
导管X光透镜的研制 |
|
刘志国 |
2017.1- |
4.5 |
横向合作 |
14 |
MCNP并行计算及不同能区X射线吸收剂量转换因子计算研究 |
|
张耀锋 |
2017.9- |
3.5 |
横向合作 |
15 |
利用毛细管X光透镜对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表征研究 |
|
孙天希 |
2017.11- |
3.2 |
横向合作 |
16 |
平行束X光透视镜 |
|
刘志国 |
2017.9- |
3 |
横向合作 |
17 |
基材表面注入和沉积TiN |
|
廖斌 |
2017.10- |
1.05 |
横向合作 |
18 |
离子激光发光试验 |
|
夏稷 |
2017.1- |
0.8 |
横向合作 |
19 |
CU,SE2薄膜太阳电池离子辐射效应研究 |
|
王广甫 |
2017.2- |
0.6 |
横向合作 |
20 |
LiNbO3等四种晶体检测 |
|
廖斌 |
2017.10- |
0.5 |
横向合作 |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
学术带头人 |
主要骨干 |
1. 离子束技术及应用 |
廖斌 |
程建平、张旭、吴先映 |
2. X射线调控技术及应用 |
孙天希 |
刘志国、王广甫、刘培生 |
3. 材料表面改性及服役安全 |
薛文斌 |
冯世平、程国安、郑瑞廷 |
4. 辐射技术、辐射探测及应用 |
李玉德 |
王乃彦、韩德俊、王荣 |
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若干前沿问题 |
张丰收 |
谢柏松、郭新恒 |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学位 |
职称 |
年龄 |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
1 |
王乃彦 |
研究人员 |
男 |
学士 |
院士 |
83 |
2002年至今 |
2 |
程建平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52 |
2016年至今 |
3 |
张丰收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2 |
2004年至今 |
4 |
冯世平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8 |
2013年至今 |
5 |
程国安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55 |
2001年至今 |
6 |
张 旭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52 |
2001年至今 |
7 |
郑瑞廷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45 |
2004年至今 |
8 |
孙天希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49 |
2006年至今 |
9 |
李玉德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3 |
1994年至今 |
10 |
刘志国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50 |
1999年至今 |
11 |
薛文斌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50 |
1994年至今 |
12 |
刘培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1 |
2001年至今 |
13 |
王广甫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54 |
1988年至今 |
14 |
韩德俊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4 |
1993年至今 |
15 |
王 荣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55 |
2000年至今 |
16 |
张 涛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54 |
1997年至今 |
17 |
谢柏松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53 |
1999年至今 |
18 |
郭新恒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4 |
2004年至今 |
19 |
程 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5 |
1999年至今 |
20 |
桑海波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1 |
2001年至今 |
21 |
梁 宏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副教授 |
48 |
1995年至今 |
22 |
梁 琨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3 |
2005年至今 |
23 |
林晓燕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38 |
2008年至今 |
24 |
程 琳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9 |
2007年至今 |
25 |
杨 茹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6 |
1998年至今 |
26 |
英敏菊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3 |
2005年至今 |
27 |
张耀锋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36 |
2010年至今 |
28 |
吴先映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高工 |
50 |
1993年至今 |
29 |
廖斌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高工 |
34 |
2010年至今 |
30 |
成枫锋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讲师 |
34 |
2010年至今 |
31 |
吴晓玲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讲师 |
46 |
1999年至今 |
32 |
牛家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讲师 |
45 |
1997年至今 |
33 |
杜树成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讲师 |
51 |
1993年至今 |
34 |
杜建成 |
技术人员 |
男 |
学士 |
实验师 |
44 |
1998年至今 |
35 |
潘秋丽 |
技术人员 |
女 |
硕士 |
实验师 |
46 |
1997年至今 |
36 |
司戈丽 |
技术人员 |
女 |
大专 |
工程师 |
55 |
2001年至今 |
37 |
郭春刚 |
技术人员 |
男 |
硕士 |
工程师 |
42 |
2004年至今 |
38 |
夏 稷 |
技术人员 |
男 |
大专 |
助工 |
57 |
1990年至今 |
39 |
叶晓云 |
技术人员 |
女 |
大专 |
助实 |
46 |
2000年至今 |
40 |
刘春玺 |
技术人员 |
男 |
高中 |
高级工 |
56 |
1993年至今 |
41 |
孙振月 |
技术人员 |
男 |
大专毕业 |
工程师 |
59 |
1993年至今 |
42 |
刘建武 |
管理人员 |
男 |
硕士 |
正处 |
50 |
2009年至今 |
43 |
马芙蓉 |
管理人员 |
女 |
硕士 |
中级 |
44 |
1999年至今 |
44 |
王 平 |
管理人员 |
女 |
大专 |
中级 |
52 |
1992年至今 |
45 |
陈 晞 |
管理人员 |
女 |
大专 |
中级 |
48 |
2010年至今 |
46 |
冉 欣 |
管理人员 |
女 |
硕士 |
中级 |
36 |
2008年至今 |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
1 |
葛志帅 |
博士后研究人员 |
女 |
30 |
|
中国 |
北京市辐射中心 |
2017年7月至今 |
2 |
王广厚 |
兼职教授 |
男 |
77 |
院士 |
中国 |
南京大学 |
2013年1月至今 |
|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2017年获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利于实验室人才引进和凝聚方向。 |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2017年实验室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共计1782学时,其中秋季666学时,春季1116学时。研究生主讲课程包括核分析技术及应用、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等学位基础课,也包括表面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前沿选讲等学位专业课,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学等专业必修课和原子核反应理论等专业选修课。利用实验室设备为研究生开设半导体器件工艺实验、材料学实验等实验课。 2017年实验室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共计1015学时,其中秋季418学时,春季597学时。在学校开设多门本科主讲课程,包括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等专业课程,也包括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等通识课程。 |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实验室具有较强培养研究生的能力。2017年在读博士生48人,在读硕士生73人。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验室开展跨院系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参加物理学基地与协同创新班(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合办)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并且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 谢柏松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吾拉依木江·司提瓦力地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Modulation effect in multiphoton pair production”, Physics Letters B 768 (2017):174–179(SCI影响因子4.807) 2. 张丰收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长楷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Electronic stopping power of slow-light channeling ions in ZnTe from first principles”,PHYSICAL REVIEW A 95 (2017): 052706(SCI影响因子2.925) 3. 薛文斌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亦凡参加了2017年11月21-25日在韩国济州举办的2017年国际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rface Treatment and Modification Technologies, STMT2017),获得最佳学术报告奖。 |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
参加会议形式 |
学生姓名 |
硕士/博士 |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
导师 |
1 |
口头报告 |
张亦凡 |
博士 |
2017 年国际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研讨会(STMT2017) |
薛文斌 |
2 |
口头报告 |
侯雅娟 |
博士 |
第26届国际激光物理研讨会(LPHYS2017) |
谢柏松 |
3 |
口头报告 |
王宝顺 |
博士 |
2017年欧洲材料研究学会春季会议(E-MRS) |
郑瑞廷 |
4 |
口头报告 |
王君玲 |
博士 |
第23届离子束分析国际会议(IBA2017) |
王荣 |
5 |
口头报告 |
江加丽 |
硕士 |
第四届粒子物理技术与仪器国际会议(TIPP 2017) |
梁琨 |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经费额度 |
承担人 |
职称 |
承担人单位 |
课题起止时间 |
|
|
|
|
|
|
|
|
|
|
|
|
|
|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召开时间 |
参加人数 |
类别 |
1 |
中法核科学联合论坛 (China-France Joint Forum on Nuclear Science) |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张丰收 |
2017年10月13日 |
25人 |
双边性 |
2 |
第三届“辐射与环境 研讨会” |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市辐射中心 |
张丰收 |
2017年12月8日至11日 |
66人 |
全国性 |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实验室积极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高水平学者到实验室开展学术活动。2016年6月第一期开讲以来,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的“京师核科学论坛”为师生提供与核科学等领域大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2017年共举办十五期讲座,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朱少飞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柳卫平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杨显俊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孟杰教授(北京大学),吕铭方教授(英国物理学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IOP中国区总编);国外知名专家:李健健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Prof. Yu.S.Tsyganov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actions),Prof. Bao-An Li (Texas A&M University-Commerce),Prof. Leonid Bulavin (National Taras Shevchenko University of Kyiv),Prof. Amir Sanjari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周为仁教授(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Prof. Gillian Gehring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 2017年实验室提供资金,支持教师(28人次)和多名研究生出国,教师包括张丰收、程伟、谢柏松、薛文斌、程国安、郑瑞廷、桑海波、王广甫、梁琨等,既有交流访问,也有学术报告,取得良好效果。薛文斌教授在韩国举行的201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rface Treatment and Modification Technologies做邀请报告。
|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17年实验室定期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吸引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研究,召开暑期夏令营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年龄 |
所在单位 |
是否外籍 |
1 |
王乃彦 |
男 |
院士 |
83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2 |
欧阳晓平 |
男 |
院士 |
57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否 |
3 |
柴之芳 |
男 |
院士 |
76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否 |
4 |
冯世平 |
男 |
教授 |
60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5 |
张丰收 |
男 |
教授 |
52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6 |
薛文斌 |
男 |
教授 |
50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7 |
唐传祥 |
男 |
教授 |
49 |
清华大学 |
否 |
8 |
王学武 |
男 |
教授 |
43 |
清华大学 |
否 |
9 |
许甫荣 |
男 |
教授 |
56 |
北京大学 |
否 |
10 |
王宇钢 |
男 |
教授 |
55 |
北京大学 |
否 |
11 |
任中洲 |
男 |
教授 |
52 |
南京大学 |
否 |
12 |
赵玉民 |
男 |
教授 |
51 |
上海交通大学 |
否 |
13 |
周善贵 |
男 |
研究员 |
47 |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否 |
14 |
张 红 |
女 |
研究员 |
59 |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否 |
15 |
张守著 |
男 |
研究员 |
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否 |
16 |
郭广生 |
男 |
教授 |
55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否 |
17 |
孙天希 |
男 |
教授 |
49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18 |
王广甫 |
男 |
教授级高工 |
54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19 |
韩德俊 |
男 |
教授 |
54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20 |
谢柏松 |
男 |
研究员 |
53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由于2017年9月底才完成实验室重建论证工作,2017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未召开,将尽快召开2018年学术委员会议。 |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2017年学校投入1000多万更新实验室设备。人才引进取得突破,2017年下半年联系多位青年人才,将于2018年1月以后陆续有6人入职,包含青年千人1人。 |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2017年实验室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主要设备参加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实验室有2´1.7MV串列加速器、多种离子注入机、高通量X光透镜高精度拉丝机、模拟反应堆高温高压腐蚀原位测试系统等大量仪器设备和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工艺研制线等特色实验平台。依托现有大型设备对外开展合作,并提供测试服务。2017年底,学校投入1000多万更新试验设备,将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安装调试。
|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年月日 |
2、依托高校意见